金秋九月,又一批新生踏入校园,开始了他们的大学第一课——军训。与往年不同,今年的训练场上,除了严肃认真的教官,还多了一群特殊的"心灵守护者"——自训队员兼任的心理互助员。
“刚开始军训时,我特别不适应,晚上经常失眠,训练时也总是出错”。来自小教系的大一新生王同学坦言,“直到有一天,我们的胡教官在训练结束后主动找我聊天,我才知道原来她还是心理互助员”。
胡秋阳是我校自训队的一员,前年经过选拔和培训,成为了首批兼任心理互助员的自训队员。他告诉记者:“作为自训队员,我们既要严格要求新生,确保训练质量;作为心理互助员,我们又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,及时提供支持。这种双重角色让我们与新生建立了更加深厚的关系。”

我校自去年11月起开始实施“榜样赋能”模式,从自训队中选拔优秀队员担任心理互助员。这些队员在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同时,还系统学习了积极心理学、倾听技巧、危机识别等心理助人技能。
军训期间,我们设计了“优势发现微访谈”活动,心理互助员有意识地观察和记录新生展现出的性格优势,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。心理健康中心吴老师介绍,“比如,当发现某个学生在团队中特别善于协调时,互助员会指出你的团队协作能力很强’,这种基于优势的认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信。”
数据显示,实施“榜样赋能”模式后,新生军训期间的适应问题减少了35%,学生对军训体验的满意度提升了28%。许多新生表示,自训队员的榜样力量和暖心关怀让他们更快地融入了大学生活。
“胡秋阳教官不仅教会我如何踢正步,还教我如何调整心态面对挑战”。王同学笑着说,“她就像一位可靠的大姐姐,让我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”。

目前,我校已有17名自训队员接受了心理互助员培训,他们在军训、日常学习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“榜样赋能”模式不仅提升了自训队员的综合素质,也为学校心理育人工作开辟了新路径。
湘公网安备 4304060200009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