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29-30日,马院各教研室分别开展了两轮集体备课,深入探讨省情市情融入我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路和方法。
概论教研室坚持“理论与实践、历史与现实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”相结合的融入原则,将湖南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,如岳麓书院“实事求是”、湖湘理学、红色故事等素材,融入毛泽东思想的章节教学;选取“锚定‘三个高地’”、衡阳建湘工业园等素材,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章节教学;选取“改革开放初期,湖南的经济、文化、民生、生态状况”等省情实例,融入邓小平理论的章节教学;挖掘省内民生新貌数据、长沙圭塘河治理、衡阳蒸水耒水治理等案例,融入科学发展观的章节教学,引导学生在以案释理、任务驱动、小组探究中明确使命担当。
德法教研室将分别从融入内容、方法与成果呈现三个方面下功夫。在融入内容上,将通过精准筛选省情素材,建立省情资源库,分类整理和储存素材,确保素材能够精准对接课程知识点;在融入方法上,将充分利用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搭建的实践教学平台,打造“行走的思政课”,延展课堂教学空间;在成果呈现上, 将鼓励学生创作“省情展播作品”,以短视频、漫画、演讲等形式呈现省情学习成果。
形策教研室聚焦省情内容融入课程,分别将湖南经济实力量质齐升的发展成就、改革开放的豪情和法治推动治理之变的实践、现代化湖南新篇章“民富”成果、湖南绿色指数持续提升的生态成效融入相应专题,同时将通过挖掘本土案例,运用技术手段动态更新内容等方式,推动思政课堂改革创新,使形势与政策课既具理论深度,又接“湖南地气”。
此次集体备课会明确了省情内容融入思政课程的路径,更凝聚了全体教师 “以本土实践赋能思政教学”的共识。接下来,各教研室将把本次备课成果贯彻到日常教学各要素、各环节、全过程,让思政课堂更具本土温度与育人实效。